在2025年,全球AI領域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盛宴,標志著AI應用新時代的開啟。中國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占據了核心位置,引領著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在此背景下,一個關鍵問題浮出水面:如何跨越從AI技術到規模化應用的巨大鴻溝,以及下一個具有顛覆性的AI超級應用將誕生于哪個領域?
4月18日,上海模速空間迎來了由36氪主辦的2025 AI Partner大會。此次大會以“Super APP來了”為主題,聚焦于AI技術對各行各業產生的顛覆性影響。大會分為兩大篇章:“Super App來了”和“誰是下一個超級應用”,涵蓋了包括“在AI世界中長大”、“2025年AI領域的競爭焦點在于超級應用”等在內的七大話題。通過10余場主題演講、3場圓桌對話以及兩大優秀AI案例企業名冊的發布,大會深入探討了AI技術如何重塑商業邏輯和產業格局,以及AI超級應用帶來的無限潛力。
在大會上,WeShop唯象的總經理吳海波帶來了題為《WeShop唯象的全球化之路:進化還是淘汰》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他的創業經歷和對AI領域的觀察與思考。
吳海波首先通過一段視頻向觀眾直觀展示了WeShop的業務。WeShop專注于為電商企業提供AI商拍解決方案,旨在解決傳統電商運營中商家需要耗費大量成本進行商品拍攝的問題。通過自研的AI工具,WeShop能夠幫助商家一鍵更換模特和背景,高效生成商品展示圖。作為國內首家、全球首批推出AI商拍工具的團隊,WeShop依托于蘑菇街的時尚電商基因,目前主要服務于海外客戶,采用SaaS訂閱模式進行收費。
吳海波在演講中提到,過去兩年的創業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大模型浪潮帶來的兩面性。他首先分享了“壞消息”:在大模型時代,“模型即應用”的趨勢正在成為主流。如果創業公司無法將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業務,就如同在沙灘上建造房屋,隨時可能被技術浪潮沖垮。OpenAI向開發者預充200美元算力的舉措,看似是在扶持生態,但實際上可能對依賴其接口的業務造成巨大沖擊。
然而,吳海波也帶來了“好消息”:大模型領域的“混亂”局面恰恰為創業者提供了機會。他提到了SOTA魔咒和開源生態的崛起。在圖像和視頻領域,沒有任何模型能夠長期占據技術巔峰,技術的迭代速度超乎想象。同時,開源生態的興起為中小團隊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當巨頭紛紛押注閉源模型時,meta開源Llama引發了行業震動,催生出龐大的生態。WeShop的技術迭代幾乎完全受益于開源生態的推動,如今的商品圖在細節和質感上幾乎與實拍圖無異。
吳海波還分享了兩個實際案例,展示了WeShop在商場陳列商品圖和婚紗拍攝方面的技術提升。他指出,對于電商而言,商品圖必須與實物100%匹配,這是WeShop能夠建立壁壘的關鍵所在。
面對大模型的沖擊,吳海波總結了兩條關鍵策略,幫助創業公司避免被“淹沒”。首先,要選擇有“戰略縱深”的場景切入,即選擇技術門檻高、價值量大的場景。其次,要打造“模型友好型”業務,避免與大模型正面競爭,而是讓模型成為助力業務的工具。創業者必須懂AI,深入研究模型結構和技術演進方向,以便預判技術趨勢并提前布局。
在用戶增長策略上,吳海波指出AI時代與傳統互聯網有著本質區別。在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得不投入巨額預算爭奪流量,因為用戶遷移成本低且產品同質化嚴重。然而,在AI時代,由于技術迭代極快且新產品層出不窮,用戶對AI工具的忠誠度幾乎為零。因此,與其耗費資源爭奪存量用戶,不如專注打磨產品,等待“殺手級應用”的爆發。
最后,吳海波鼓勵創業者要在AI浪潮中“留在牌桌上”。他提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將徹底重塑各行各業,而目前的想象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作為創業團隊,無需追求“大而全”,可以聚焦細分場景,在巨頭的“射程之外”尋找機會,通過持續創新與技術迭代,為未來贏得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