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商業版圖的不斷變化,歐洲市場正成為眾多中國企業出海的新焦點。5月29日晚,《CEO錦囊》出海季特別節目邀請了Kuiperbelt創始人何勤與OneSight COO苗宇,深入探討了中國品牌進軍歐洲市場的策略與挑戰。
苗宇指出,歐洲市場雖然復雜,但始終是一個大而優質的市場。它不僅抗風險能力強,而且對新生事物具有高度的消化、吸收和轉化能力。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歐洲市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從電商領域來看,TikTok等平臺在歐洲市場的成功,得益于其本地化運營的優勢。不同市場的接受度和消費群體,為多元化商業機會提供了土壤。歐洲市場的特點在于其多樣性和包容性,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電商和社交電商方面的成熟程度各異,這為不同品類和行業的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何勤進一步分析,歐洲市場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經濟水平和文化傳統上,還表現在消費行為和支付能力上。與北美市場相比,歐洲消費者更加理性,支付能力相對較弱,但他們對產品的品質和環保屬性有著更高的要求。例如,北歐消費者更看重實用設計和環保工藝,而德國則以其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綠色能源政策吸引了眾多中國企業。匈牙利作為歐洲市場的“東大門”,其招商引資政策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進入歐洲市場的便利。
在談到歐洲市場的消費趨勢時,何勤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了歐洲消費者的謹慎態度,他們更加傾向于縮減消費預算,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同時,歐洲消費者也更加注重線下體驗,他們更愿意在感受產品后再做出購買決策。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對中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包裝和營銷等方面更加注重本地化。
苗宇補充道,歐洲市場的消費趨勢還體現在對環保理念的追求上。環保不僅是合規紅線,更是品牌溢價的通行證。在歐洲市場,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接受度極高,他們愿意為具有環保屬性的產品買單。因此,中國企業在進入歐洲市場時,需要更加注重產品的環保屬性和ESG工作,以贏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
然而,進入歐洲市場并非易事。苗宇指出,中國企業需要尊重當地市場規則,滿足商標注冊、稅收、產品認證等要求。同時,在營銷領域,要注重GDPR隱私保護,避免觸犯法律紅線。歐洲的物流體系雖然完善,但成本較高且時效無法保證,需要企業在運輸方式和倉儲選擇上做出合理規劃。
何勤也提到了進入歐洲市場的一些具體難點,如稅務環境的差異、語言障礙以及倉儲物流的挑戰等。他建議,中國企業在進入歐洲市場時,可以優先選擇華人倉庫以降低語言溝通成本,同時考慮中歐班列等高效運輸渠道以提高時效性。在品牌敘事方面,中國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力和營銷的結合,通過講述品牌故事和理念來吸引消費者。
苗宇強調,品牌的本質是營銷,是講述品牌故事與理念的過程。在歐洲市場,中國企業需要結合品類、產品類型和市場的差異來調整營銷策略,注重環保、性價比等功能價值的傳遞。同時,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入鄉隨俗,確保全流程合規;二是精準營銷,結合線上線下渠道觸達潛在用戶;三是清晰定義產品功能,滿足甚至超越消費者認知。
何勤則認為,對于不同品類和行業的企業來說,品牌和渠道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快消品和快時尚等領域,品牌元素更為重要;而在3C數碼等產品驅動型領域,則應更加注重產品本身。他建議中國企業在進入歐洲市場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產品研發、制造和成本控制優勢,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最后,何勤還提到了在歐洲市場運營時的一些實用建議,如減少全職雇傭以降低人力成本、利用靈活用工模式等。這些建議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初期階段提供了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