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由多家頂尖科研機構組成的團隊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超導微線單光子探測器(SMSPD),這一創新技術基于量子傳感原理,專為粒子物理實驗設計,旨在實現前所未有的時空同步高精度追蹤。
SMSPD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卓越的粒子探測能力,這得益于其增大的表面積,使其能夠有效收集更多的粒子噴流信息。這一技術突破首次在費米實驗室進行了帶電粒子束測試,結果不僅展示了其高效率的粒子探測性能,還在時空分辨率上實現了雙重飛躍。相關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于《儀器儀表學雜志》,DOI號為10.1088/1748-0221/20/03/P03001。
與傳統的探測器相比,SMSPD不僅在結構上與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有相似之處,但它在粒子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潛力更為巨大。盡管后者已在量子網絡和天文學領域找到了用武之地,但SMSPD憑借其獨特的設計,更適合于復雜的粒子物理實驗環境。在測試中,該探測器首次成功探測了帶電粒子,這一能力對于粒子物理實驗至關重要,而在其他領域則并非必需。
在費米實驗室的測試過程中,科研團隊將量子傳感器暴露于高能質子束、電子束以及π介子束之下,結果證實了SMSPD在粒子探測方面的高效性。更令人振奮的是,該探測器還能在空間和時間上實現更為精確的粒子探測,這對于分析高速碰撞后粒子的軌跡至關重要,有助于科學家更深入地理解碰撞過程及可能產生的新物理現象。
SMSPD的這一系列優勢,使其有望在未來成為尖端粒子物理實驗項目的核心組件。例如,在未來環形對撞機(FCC)和μ子對撞機等項目中,SMSPD將發揮關鍵作用,解決高能對撞中每秒數百萬次事件的精準追蹤難題。該技術還有望延伸至量子網絡和深空通信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加州理工學院的Maria Spiropulu教授對此表示:“隨著未來20至30年內粒子對撞機能量與強度的不斷提升,量子傳感技術將成為暗物質探測、時空起源研究等領域的關鍵工具。”這一觀點進一步凸顯了SMSPD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為了形象地說明SMSPD的高精度探測能力,技術驗證項目的負責人、費米實驗室科學家Cristián Pe?a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就像在繁忙的中央車站追蹤一名混入人群的嫌疑人,我們既需要高清畫面來清晰捕捉每個個體的面容特征,又需要每秒拍攝數十幀的高速連拍來確保目標人物不會瞬間消失在人群中。SMSPD正是這樣一款能夠同時滿足這些需求的‘四維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