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科技領域,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正悄然改變新藥研發的格局——器官芯片,這一不足半個手掌大的透明薄片,內含氧氣、培養液及多種細胞,能夠模擬人體器官的功能與微環境,為科研人員提供疾病模擬與藥物研發的理想平臺。
器官芯片技術的誕生,最初承載著業界對于倫理實驗的革新愿景:科學家們期待通過這一技術,減少對實驗動物的依賴,轉而在芯片上完成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全面測試。從經濟角度來看,器官芯片同樣展現出巨大潛力。據高特佳數據揭示,動物實驗成本高昂,可達6500至80萬美元,而部分器官芯片實驗的成本僅為前者的十分之一。
近年來,隨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現代化法案的推進,器官芯片賽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22年,FDA現代化法案2.0獲批;2024年,FDA現代化法案3.0的推出,進一步加速了這一技術在藥企中的推廣與應用。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測,至2030年,器官芯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億美元大關。
在這一背景下,專注于器官芯片產品開發的耀速科技應運而生。自2021年底成立以來,耀速科技迅速在全球布局,于波士頓、上海、深圳、鄭州等地設立運營主體,并與多家醫院和科研院所攜手,共同搭建AI+類器官臨床應用中心。該公司近期與賽諾菲的合作,便是其技術實力的有力證明。雙方將合作開發一款用于血管毒性評估的器官芯片模型,該項目由賽諾菲數據探索與分析創新獎資助。
在新藥研發過程中,血管毒性評估至關重要。傳統方法主要依賴動物模型,但物種差異導致轉化效率低下,常出現動物模型上安全有效、臨床試驗卻失敗的情況。相比之下,器官芯片利用微流控和生物工程手段,能夠精準模擬人類血管的微環境,顯著提高毒性評估的準確性與效率,為藥物開發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談及器官芯片技術的未來發展,耀速科技負責人謝鑫表示,行業共識已從最初的取代動物實驗轉變為更為理性的認知:器官芯片應與動物模型相結合,構建更完整、科學的臨床前藥物測試模型,以提高藥物管線進入臨床階段的成功率,并降低成本。他指出,海外大藥企在這一方向上的認知普遍較高,頭部跨國藥企紛紛設立微生理系統(MPS)相關研發部門,并與器官芯片公司展開合作。FDA也積極參與和牽頭相關合作組織,如OASIS Consortium,聯合藥企制定行業標準。
謝鑫進一步透露,耀速科技的業務目前主要集中在海外,服務客戶包括賽諾菲、歐萊雅等知名企業。今年起,公司將重點發力國內市場,利用AI和器官芯片技術助力國內藥企加速新藥上市。在選擇合作伙伴時,MNC們尤為看重企業在器官芯片及AI方向上的技術積累與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AI的緊密結合已成為海外器官芯片公司的共性特點。無論是檢測服務還是臨床業務為主,這些公司的最終目的大多在于通過高通量器官芯片與AI的結合構建數據庫,利用三維數據集發現新藥管線,這在動物模型或二維細胞片中難以實現。謝鑫認為,與AI的結合是下一代器官芯片公司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基于器官芯片平臺產出的生物數據的挖掘,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
器官芯片技術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除了向精密儀器設備制造和CRO方向發展外,基于類器官/器官芯片技術進行新藥開發的Biotech公司正逐漸成為行業的新趨勢。耀速科技同樣看好這一方向,期待未來能將發現的新藥管線授權給大藥企,成為公司營收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融資方面,耀速科技表現強勁。繼2024年7月官宣億元級天使+輪融資后,公司即將完成新一輪天使系列融資,并預計于2025年年底啟動Pre-A輪融資,為公司的持續創新與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