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濟參考報透露了關于我國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最新數據。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初步估算,今年第一季度,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1%。這些數據彰顯了國家高新區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全國范圍內的國家高新區覆蓋了31個省、區、市,它們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高地,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出,這些高新區內聚集了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顯示出強大的科研實力。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中,國家高新區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和擁有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總量的約50%。這意味著,這些高新區不僅是科研成果的搖籃,也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片上腦機接口智能交互系統等原創技術和首發產品不斷在這里涌現。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國家高新區內取得了顯著進展。中關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萬億級產業集群,而上海張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和武漢東湖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占比分別達到了20%和50%。這些產業不僅提升了高新區的經濟實力,也為國家的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區內集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7%的獨角獸企業。這些優質企業在提升高新區整體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對未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繼續推動國家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并致力于打造一流高科技園區和產業創新高地。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強化技術策源功能、突出企業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提升管理服務能力等方面展開全面部署,以確保國家高新區能夠持續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