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礦山安監局聯合六大部門共同發布了《礦山智能化建設指導意見》,旨在推動礦山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安全發展。該《意見》設定了明確目標:至2026年,構建起全面的礦山智能化標準框架,促進數據共享;確保全國煤礦智能化產能占比達到60%以上,智能化工作面占比不低于30%,且常態化運行率需超過80%。其中,“人工智能+礦山”的融合發展成為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策略。
隨著礦山智能化需求的激增,無人礦卡以其在安全、效率及環保方面的顯著優勢,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一趨勢在山東濟南的一次活動上得到了生動展現——“平陰山水水泥石灰巖礦無人駕駛成果發布會暨無人駕駛礦卡應用觀摩會”成功舉辦,由平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主導,兗州中材、易控智駕、宇通礦卡及中國移動等企業共同參與。
自2024年8月起,兗州中材攜手宇通礦卡、易控智駕及中國移動,共同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部署了19臺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這19臺礦卡經過六個月的穩定運行,每臺平均無人駕駛行駛里程已超過1.1萬公里,作業效率完全滿足生產需求,車輛出勤率高達9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從項目啟動到實現無人化運營,僅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易控智駕副總裁林巧透露,公司與該礦區的合作始于2022年,但在經過一年多的嘗試后,原智駕方案未能取得預期進展,于是雙方在2024年重啟合作。易控智駕的無人駕駛系統首次搭載于宇通YTK105E車型,在不影響礦區生產的前提下,利用夜間時間進行測試,最終在2024年12月成功實現無人化運營。
易控智駕通過自研的“著山”無人駕駛技術,實現了礦區全場景、全工況、全鏈條的智能化升級。數據顯示,無人礦卡在淋水房的通過率及地磅通過成功率均達到100%,稱重次數減少47%,有效提升了作業效率。同時,礦區已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500噸,展現了顯著的環保效益。
平陰山水礦區面臨兩大特殊挑戰:一是淋水房的水霧對感知系統的干擾,易控智駕通過算法優化解決了這一問題;二是狹窄的地磅區域對車輛定位與控制的高要求,公司同樣提供了精準解決方案。無人礦卡的引入,極大降低了人力需求,目前每個班次僅需四人即可實現19臺車的常態化運營。
礦區現使用的宇通新能源礦卡,配備寧德時代408度電池,每天僅需充電一次,每次40分鐘即可充至80%電量。無人礦卡還具備動能回收功能,每趟可回收2%的電量,進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易控智駕自成立以來,已落地多個礦區的無人駕駛項目。林巧表示,公司初期通過自持車輛模式打造樣本工程,驗證無人礦卡的可行性。隨著客戶認可度的提升,公司轉向技術賦能模式,與礦卡企業合作,提供技術服務。目前,易控智駕的算法已適配30多種車型,覆蓋45噸至150噸載重范圍,技術賦能的無人礦卡數量超過1300臺,在27個礦區實現落地。
面對盈利的考驗,林巧認為,無人礦卡需解決交付周期和成本攤銷兩大核心問題。快速交付和規模化上量不僅能縮短項目周期,還能通過攤銷算法研發成本及提升供應鏈議價能力,實現盈利。易控智駕致力于成為礦山智能化系統的連接器與助推器,以技術提升生產力,贏得市場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