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科技】4月19日消息,近年來,新能源車市場日益繁榮,然而伴隨這一趨勢,外觀設計的同質化現象也愈發嚴重。近日,有媒體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入報道,指出新能源車在外觀設計上似乎走入了誤區,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報道中提到,如今的新能源車外觀設計,諸如“瞇瞇眼”“貫穿燈”“溜背式”等元素屢見不鮮,讓人不禁感嘆新車的外觀設計越來越雷同。不僅如此,隱藏式門把手、細長的日行燈等外觀配置也千篇一律,甚至有些車型被指責為“縫合怪”,比如火熱的小米SU7,被指其“外觀神似保時捷Taycan,但仔細觀察,其設計細節又帶有其他品牌車型的影子”。
據虎科技了解,除了外觀設計上的雷同,車廂內部設計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大彩電、零重力座椅、全景天幕等配置已經成為新能源車的標配,然而這些配置在使用體驗上的差異卻非常有限。這種同質化的設計趨勢,不僅讓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車時感到困惑,也制約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多樣化發展。
報道進一步指出,車企們似乎過于追求與燃油車的差異化競爭,以及追求更低的風阻系數和更短的零百加速時間,從而導致了新車外觀設計的雷同。然而,一款車型能否長遠發展,歸根結底取決于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體驗。多樣化的新車設計才更加符合年輕人的購車選擇,他們期待看到更多獨特且富有創意的設計元素。
汽車最基礎的競爭點永遠是技術和成本,全方位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成為消費者的首選。中國消費者期待的是技術的超越,而非設計的模仿。車企們需要走出當前的設計誤區,別再沉迷于短視的模仿游戲,而應更加注重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和需求。車,真的不是“抄”出來的,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提升產品品質,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