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領域經歷了一輪資本熱潮與部分參與者退出后,其吸引力并未減弱,反而繼續吸引著眾多追隨者。2025年初,理想汽車CEO李想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未來汽車將成為人類的“硅基家人”。這一設想預示著汽車與機器人行業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
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的創始人曹旭東對此深表認同,他認為AGI是每一位AI從業者的終極夢想。他進一步指出,雖然智能手機的出現帶來了巨大變革,但通用機器人將帶來比智能手機更具顛覆性的機會。
然而,曹旭東并不急于將Momenta的業務擴展到機器人領域,他表示:“我們可能會在2027年或2028年考慮進入這一領域。”目前,他的主要關注點是智能駕駛市場的競爭。
曹旭東預測,高階智能駕駛將在今年開始大規模普及,到2026年,智能駕駛行業的競爭格局將基本確定。他透露,今年城市領航輔助駕駛(NOA)功能將下探至15萬元級別的車型,到2026年初,10萬元級別的車型也將搭載這一功能。
隨著汽車市場的電動化進程加速,智能化已成為新的競爭焦點。從去年開始,華為、小鵬、理想等公司紛紛在智能駕駛領域發力,從全國范圍內的智能駕駛能力競爭,到端到端解決方案的攻頂。
作為少數擁有端到端量產能力的智能駕駛技術公司之一,Momenta在過去三年中取得了顯著進展。從2022年到2024年,其量產的高階智能駕駛搭載車型數量從1款增加到超過20款,曹旭東預計今年的量產規模將實現數倍增長。
在Momenta總部蘇州,曹旭東分享了公司在端到端智能駕駛競爭中的成功經驗。他表示:“我們只是做得足夠早。”他進一步解釋說,Momenta早在2019年就開始嘗試將AI模型融入智能駕駛,并在2023年初實現了兩段式端到端的量產,2024年則進化到了一段式端到端方案。
曹旭東坦言,與車企合作量產智能駕駛技術并非易事。他指出,與中國車企合作至少需要3年時間,與國際車企合作則需要5年以上,真正量產可能需要10年時間。例如,Momenta與某跨國車企從2017年開始接洽,到真正量產落地,中間花費了8年時間。
盡管如此,Momenta憑借早期進入量產節奏的優勢,積累了豐富的量產經驗和數據,從而能夠快速迭代產品。曹旭東表示,Momenta已經探索出數據驅動模式,以滿足端到端進化的需求,并設計了一套自動化工具鏈來適配不同車企的硬件需求。
在談到智能駕駛行業的未來時,曹旭東表示,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后續研發投入將大幅增加。他認為,要實現量產L4自動駕駛,每年的研發投入至少需要百億甚至幾百億,其中云端算力將成為最大的費用支出。
除了智能駕駛業務外,Momenta還在積極推進Robotaxi業務。曹旭東透露,公司計劃在2025年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Robotaxi服務。他表示:“我們將復用量產車的傳感器和域控來做Robotaxi,確保毛利為正。我們不會燒錢擴大規模。”
在采訪中,曹旭東還分享了對自動駕駛行業未來的看法。他認為,到2026年底,智能駕駛行業的洗牌將基本結束,勝負將見分曉。留下來的公司需要具備強大的技術、產品能力和先發優勢。
對于自動駕駛與通用機器人的關系,曹旭東表示,兩者在能力上有很大的交集。他認為,自動駕駛是實現通用機器人的重要一步,而通用機器人則是每個AI從業者的終極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