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晶華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晶華光學),一家深耕精密光電儀器、汽車智能感知系統及精密光學部件領域的知名企業,近日宣布撤回其在北交所的IPO申請,其上市征程暫時畫上了句號。
自1997年成立以來,晶華光學一直致力于光學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產品廣泛應用于望遠鏡、夜視儀、相機及顯微鏡等光學儀器,并在2022年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然而,盡管業績有所起伏,晶華光學在過去幾年的財務數據仍展現了一定的韌性。從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0.03億元、12.21億元、11.95億元和4.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則分別為6219萬元、5265萬元、9196萬元和1619萬元。盡管利潤波動較大,但公司的綜合毛利率維持在27.69%至32.64%之間,盡管整體不高且有下滑趨勢,公司指出這與外部供應鏈緊張和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有關。
在業務結構上,晶華光學的核心產品——精密光電儀器,其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79.44%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66.78%,而精密光學部件和汽車智能感知系統業務則呈現出上升趨勢。作為精密光電儀器的先行者,晶華光學不僅擁有Bresser、Explore Scientific等自主品牌,還代理了Pulsar等知名品牌,并與國家地理等品牌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其銷售渠道遍布線上線下,與多家大型商超及電商平臺均有合作。
在汽車智能感知系統領域,晶華光學自2014年起便投入資源進行研發,主要客戶包括廣汽集團、VinFast、麥格納及阿爾派等汽車制造廠商或供應商。而在精密光學部件方面,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日本騰龍、奧之心、京瓷及松下等公司,其中騰龍和豪雅還入股了晶華光學的子公司晶和光電,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從地域分布來看,晶華光學的境外業務占據主導地位,2020年至2022年,其境外收入比例分別為77.37%、75.79%和66.53%。在客戶依賴度方面,晶華光學的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分別為27.27%、32.44%和33.72%,顯示出公司客戶群相對分散。廣汽集團已成為晶華光學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營收占比達到11.16%。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汽車智能感知系統業務有望成為晶華光學未來的有力競爭點。
在股權結構上,晶華光學由赫建實際控制,他直接持有55.22%的股份,并通過間接方式持有1.70%的表決權,合計控制56.92%的股份。赫建與侯軍華為兄弟關系,侯軍華直接持有公司2.49%的股份,與赫建構成一致行動人。赫建本人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曾在國營企業和中國北方工業廣州公司擔任要職,自1997年起便擔任晶華光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然而,晶華光學在研發投入方面相對保守,2020年至2022年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2.68%、2.56%和3.21%,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原本計劃募集的7.47億元資金中,僅有7221.41萬元用于研發,其余大部分用于清遠晶華擴產項目。而在2024年7月,晶華光學還下調了募資金額至3.8億元,刪除了補流項目及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減少了其他項目的投資。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華光學及其子公司員工人數已超過1000人。
業內人士認為,晶華光學雖然業務新穎且多元化,但在產品議價能力方面仍有待提升。即便銷量攀升,其盈利空間仍相對有限。此次上市失敗為晶華光學敲響了警鐘,公司應更加重視技術壁壘的建立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以在未來有機會再次沖擊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