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參與的國際科研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科學家們在這里挖掘出了一種生活在約4.8億年前的奇特海綿化石,這一發現被命名為嫘祖冠毛層孔海綿。
嫘祖冠毛層孔海綿屬于遠古海洋中的層孔海綿類別,這一類別被譽為地球歷史上的“海洋建筑師”。它們的存在對于理解地球生態系統的演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此次發現的化石,將造礁層孔海綿的演化歷史向前追溯了約2000萬年,填補了這一領域研究的重要空白。
嫘祖冠毛層孔海綿生活在溫暖而淺的海域中,其個體形態多樣,有的呈圓球狀,有的似樹枝般分枝,還有的像小蘑菇或倒扣的盤子,每個個體長度僅相當于一到兩個手指指節。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種海綿的骨骼是由氟磷灰石這種磷酸鹽礦物構成的,這在海綿類生物中是前所未有的發現。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知的海綿骨骼材料主要包括硅質和碳酸鈣質,而嫘祖冠毛層孔海綿的發現使得海綿成為首個掌握三種骨骼構造方式的動物類群。
科研團隊之所以將這種遠古海綿命名為嫘祖冠毛層孔海綿,一方面是因為化石的發現地點靠近嫘祖鎮,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它的微觀結構與絲綢有著某種奇妙的相似性。這一命名不僅富有詩意,也體現了科學家們對古老生命的敬畏之情。
嫘祖冠毛層孔海綿的發現,不僅揭示了早期生物對環境變化的卓越適應能力,還為研究生命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早在約4.8億年前,動物們就已經開始利用不同的礦物來構建自己的身體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這一發現無疑為科學家們打開了一扇探索生命奧秘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