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刺激的賽車場上,時間成為了最寶貴的資源。距離檢錄僅剩45分鐘,吉速Hercules車隊面臨著一項嚴峻挑戰:一只雨胎的胎唇無法正確嵌入輪輞凹槽。隊長趙正航迅速作出決策,隊員們被分成兩隊,一隊緊急趕往附近的汽修廠,另一隊則返回P房,尋求其他車隊的幫助,尋找備用的雨胎與輪輞。
在汗水與雨水的交織中,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因裝備問題錯失比賽機會。幸運的是,20分鐘后,浙大和東南大學的車隊伸出了援手,提供了急需的備用部件。Gspeed Hercules迅速完成整備,全體隊員冒雨沖向耐久賽檢錄區。與此同時,送往汽修廠的雨胎也順利返回,車隊最終決定換回原先的雨胎。
盡管過程中突發狀況頻出,但吉大車隊的每一位成員都保持了冷靜,分工明確,共同應對挑戰。在發車倒計時前,他們齊聲高呼:“我們是Gspeed!”這是他們的口號,由趙正航領頭,大家連續呼喊三次,雖然有人開玩笑說像是傳銷口號,但這確實極大地提升了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賽場上的突發情況并不罕見,深技大極光車隊在今年也遭遇了諸多挑戰。隊長謝梓溥回憶道,車隊在賽地停留了整整7天,幾乎有6天都在修車。賽車在運往合肥之前,就遭遇了前翼蹭墻的問題,導致需要重新焊接吊耳,加工尾翼拉桿接頭等,出發時間被迫推遲到次日早上七點。
到達合肥后,賽車又因運輸中的顛簸出現了控制器插頭松動、機械檢不過、電檢時整車突然墜落等一系列問題。謝梓溥表示,由于去年比賽成績優異,今年全隊都希望能再創佳績,為學校爭光。因此,他對隊員們的要求格外嚴格,不允許犯低級錯誤,必須認真仔細,確保完賽。
深技大極光車隊在技術路線上也進行了大膽嘗試。謝梓溥和團隊決定完善四電機驅動系統方案,采用前后雙傳動比形式,提高整車設計流程的規范性。這種努力在賽場上得到了回報,盡管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車隊最終順利完成了比賽。
耐久賽前夜,深技大車隊為了更換螺栓,在維修區忙碌了兩個小時。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正是他們在賽場上不斷突破自我的關鍵。
今年,吉速車隊在電車賽中首次嘗試了“長軸距+三電機驅動系統”的構型,這一創新方案得到了裁判和其他學生車隊的一致好評。趙正航表示,雖然新賽車重量增加了27千克,但在綜合性能上有了顯著提升,無論是起步加速度、最高速度還是動態彎道表現都優于去年的四電機賽車。
在最后的耐久測試中,面對突如其來的強降水,吉速賽車充分發揮了其卓越性能,以全場最短用時完成了測試,一舉奪魁。一位賽事裁判對吉速車隊的技術創新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三電機技術路線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每輛在耐久賽中馳騁的賽車背后,都有一群緊張的隊友在圍欄外數著圈數。當賽車沖過終點線時,無論是自己的隊員還是友校的車隊成員都激動不已,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與笑聲交織在一起。這一刻,他們共同經歷了從大一新生到畢業前最后一賽的成長歷程,終于與自己親手打造的賽車一起跨越了終點線。
趙正航對賽事的興趣始于高考結束后,他參觀了中北大學的大學生車隊后,決定報考吉林大學。吉大學生車隊在國內硬件條件方面堪稱一流,擁有專門的大樓供車隊使用。車隊成立于2007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劃分出了三個平臺、五支車隊,涵蓋了大學生方程式的所有組別。
作為車隊隊長,趙正航在接任后迅速制定了詳細的進度表,并著手尋找贊助支持。他提到,學校為車隊提供的經費有限,一旦決定變更技術路線,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因此,車隊積極尋求企業贊助,通過提供宣傳和使用反饋等方式回報贊助商。
深技大極光車隊在備賽過程中也面臨了諸多挑戰。謝梓溥表示,賽車落地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調試和練習地點,這是他們最大的難題。最終,在惠州酷跑青年卡丁車俱樂部的支持下,他們以較低的費用獲得了練習場地,通過不斷的實車測試和算法調整,將賽車調整到了最佳狀態。
車隊對賽車手的選拔和訓練同樣嚴格。車手必須是技術組成員且持有駕照,了解賽車原理和性能。在確定人選后,車隊還會組織身體素質訓練,確保車手能夠完成高強度的比賽。
隨著賽事的結束,一年的備賽生活也畫上了句號。這一年里,許多隊員放棄了寒暑假和周末休息時間,分秒必爭地學習新技術、改方案、加工部件。他們從無到有造出了一輛輛賽車,不僅收獲了知識和實踐經驗,更留下了青春最美好的回憶。
吉大車隊維持了一個線上數據庫,收錄了所有的技術路線、文檔、設計圖紙和獲獎證書等資料,確保車隊的努力和精神得以延續。這種傳承和積累讓吉大車隊在賽場上始終保持著競爭力。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事歷經十年依然屹立不倒,不僅因為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更因為它在培養汽車工程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賽事促進了學科意識的覺醒和技能的提升,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賽事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06年,當時湖南大學的唐應時教授和他的學生柴天得知了國際上存在大學生方程式賽事的消息后,決定組建車隊參加。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們成功制造出了中國大陸第一輛大學生方程式賽車——HNU-2007,并在美國比賽中獲得了“最佳新秀獎”。
為了讓學生能在國內參賽,唐應時教授聯合同濟大學的李理光教授等人推動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事的舉辦。在易車網創始人李斌的支持下,首屆賽事于2010年成功舉辦。此后,賽事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校和企業參與。
李斌對賽事的支持不僅體現在資金上,更體現在他對汽車產業的熱愛和對年輕人的關懷上。他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年輕學生了解汽車技術、認識蔚來汽車。在他的努力下,蔚來汽車已經連續十年冠名支持賽事,為賽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深技大Aurora-24賽車落地的那一刻,標志著車隊備賽工作的正式開始。這輛賽車凝聚了全體隊員的心血和智慧,是他們向冠軍發起沖擊的利器。
盡管賽事得到了眾多企業和個人的支持,但目前中國本土贊助商仍然較少。許多企業認為大學生比賽短期內看不到回報,因此不愿參與。然而,賽事對于培養汽車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各界給予關注和支持。
未來,賽事主辦方將繼續努力推動賽事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企業和高校參與。他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汽車工程人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今年,李斌在賽事期間親自上陣進行直播,吸引了超過400萬的觀看量。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賽事、關注賽事,為賽事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事已經成為國內新一代汽車人才的黃埔軍校。每年,賽事都會向社會輸送大量優秀畢業生,他們在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隨著賽事的不斷發展壯大,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