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一場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盛會——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圓滿落幕。此次大會以“智創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革新與發展”為核心議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400多名業界精英匯聚一堂,線上直播更是吸引了超過30萬人次的熱烈關注。
大會由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榮譽冠名,得到了天津市科學技術局的悉心指導,以及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和《機器人技術與應用》雜志社的聯合主辦。還獲得了天津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等多地行業組織的鼎力支持。
開幕式上,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天津市天開高教科創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梅志紅女士,天津大學副校長王天友教授,南開大學副校長方勇純教授,以及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秘書長王繼宏分別發表了致辭,共同為大會拉開序幕。
在大會的專題演講環節,多位頂尖專家就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前沿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分享。其中,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董文峰現場發布了全球首款萬元內高自由度靈巧手,這一突破性產品無疑將推動靈巧手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科技處處長、機器人質量基礎共性技術測評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董凱在演講中總結了智能機器人的四大發展路徑,包括鏈式發展以豐富產品譜系、安全治理以構筑發展護城河、軟硬協同以推進技術攻關,以及應用驅動以實現工程化突破。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熊蓉教授分享了其團隊在“動態負載悖論”難題上的十年攻克歷程,其領航者2.0機器人已能在四級風力下連續動態行走600米,并同步完成0.1毫米級的精密裝配作業,這標志著我國在具身智能領域取得了“動態穩定+高精度操作”的重大突破。
北京工業大學的石照耀教授則指出,機器人關節正在經歷從“機械傳動單元”到“智能器官”的顛覆性變革,動態精度理論與云服務模式將重塑產業格局,傳統減速器企業需要加快轉型步伐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大會的專題展示區同樣精彩紛呈,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G1以每秒3.5米的速度進行現場舞蹈表演,刷新了運動性能的新紀錄;山東優寶特的泰山機器狗則展示了其強大的工業潛力,負重70公斤依然能夠動態行走自如。靈心巧手、巨蟹智能、藍點觸控等20余家企業也展示了其最新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為參會嘉賓提供了直觀的行業前沿體驗。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高端平臺,也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應用的持續拓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無疑將在未來社會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