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管道局)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標志著我國管道焊接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發的“四全”管道焊接檢測機器人已成功實現大規模應用,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中俄東線工程作為應用實例,展示了該技術的巨大潛力。該工程的管道口徑達到1422毫米,傳統人工焊接每道焊口需耗時7小時,而采用“四全”管道焊接檢測機器人后,僅需1小時即可完成。這意味著,在平原地帶,施工效率提升了約7倍,而在山地施工環境中,也提升了約4倍。更為先進的是,機器人使用100%實心焊絲,確保了環焊接頭的性能達到最優水平。
“四全”管道焊接檢測機器人不僅在國內多個重大工程項目中廣泛應用,如中俄東線、西氣東輸三線、川氣東送二線等,還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廣泛認可。法國道達爾公司、沙特阿美公司等國際巨頭均對該技術給予了認證,并在東非原油管道、沙特阿美管道項目中全面鋪開使用。
尤為這套機器人“班組”還成功克服了山區施工的難題,突破了國內外30°大坡度山地連續焊接的技術瓶頸,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一突破標志著我國長輸管道建設技術實現了從“手工半自動焊”向“機器人自動焊”的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十四五”規劃之前,我國油氣管道焊口主要采用手工焊及半自動焊,占比高達80%。這種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施工成本高,而且焊接質量不穩定,難以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管道局在行業內首次提出了“四全”管道焊接檢測的概念,并設立了15個重大科技專項,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全”管道焊接檢測技術裝備系統,并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在4月3日的發布會上,“四全”管道焊接檢測技術裝備系統正式亮相,標志著我國在管道焊接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得到了全面展示和推廣。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的發展,還將為國際市場的管道建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