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核學院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科研突破,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協助下,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套2×1.7MV與2×3MV串列加速器系統。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彰顯了我國在核科學領域的自主研發實力,還意味著我們擁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據項目負責人詳細闡述,這兩臺加速器分別具備1.7MV和3.0MV的額定端電壓,并集成了H、He及銫濺射負離子源,能夠覆蓋從H、He至Au(惰性氣體除外)的廣泛離子種類。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實現了“一機多用”與“兩機合用”的功能,既支持雙束注入,又能結合輻照腐蝕靶室的功能,為研究材料在“雙束輻照+高溫+腐蝕”多物理場耦合作用下的輻照特性提供了可能。系統內嵌的核分析靶室,還能進行盧瑟福背散射分析和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等先進技術。
據了解,這兩套加速器系統已于2024年末圓滿完成了首次出束試驗,所有性能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即將全面投入實際應用。它們的建成將極大地促進我國核材料基礎研究、輻射效應評估等前沿領域的進步,為這些領域提供穩定且高質量的束流服務,進而推動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目前,該裝置正致力于多個關鍵應用領域的研究,包括反應堆材料的輻照效應、電子器件的輻射效應評估、離子束分析技術的應用與開發、半導體注入工藝的探索,以及輻射計量標準的研究等。
在具體技術參數方面,2×1.7MV加速器的端電壓可在0.15至1.7MV范圍內調節,穩定度高達0.5‰;而2×3.0MV加速器的端電壓則可在0.5至3.0MV間調整,同樣保持0.5‰的穩定度。該裝置還能提供不同種類的離子束流,如H離子20eμA、He離子1eμA、C離子10eμA等,覆蓋了從輕到重的多種離子。同時,它還支持室溫至800℃的高溫注入,束斑尺寸可在1mm至2cm間靈活調整,核分析功能則涵蓋了盧瑟福背散射分析、溝道盧瑟福背散射分析及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等。
這一科研成果的取得,不僅為我國核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支持,也再次證明了哈爾濱工程大學在核科學領域的卓越技術實力與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