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斯拉推出的4680大圓柱電池曾被視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革新之作,其采用的全極耳與干法電極技術一度備受矚目。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對補能效率要求的不斷提升,方形鋁殼或軟包電池憑借更快的充電速度占據了市場優勢,尤其是4C、6C乃至12C的高倍率產品相繼問世,相比之下,4680大圓柱電池的進展顯得相對緩慢。
4680電池受限于圓柱結構的物理特性,在快充能力上存在短板。熱管理成為制約其性能提升的關鍵因素。隨著方形電芯快充上限的不斷突破,圓柱電池卻難以跟上步伐,加之生產良率和產能爬坡未達預期,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大圓柱電池將被淘汰”的言論。
然而,在這一背景下,太藍新能源卻帶來了全新的突破。該公司全球首發的“冷芯電池”,通過“結構+材料+工藝”的協同創新體系,為大圓柱電池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結構方面,太藍新能源獨創了“軸心直通”的全新結構,徹底解決了大圓柱電芯的熱管理難題。通過半通孔與全通孔兩種設計,在常規底部液冷的基礎上,開辟了直達電芯中心的散熱通道。半通孔單側出極柱設計使換熱面積擴大了17%-20%,而全通孔雙側出極柱方案則構建了散熱的“高速公路”,有效解決了電芯中部的熱量累積問題。
不僅如此,冷芯電池還采用了軸向+底部的雙區域穿透散熱設計,為電芯內部配備了“智能空調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散熱效率。在材料方面,冷芯電池的正極材料通過包覆改性調控,實現了離子傳輸速度的提升,建立了立體導電網絡,降低了阻抗;負極材料則創新性地采用了各向同性石墨搭配多層涂布技術,將鋰離子的移動路徑優化為“直行快車道”,從而提升了電池的充放電速度。
冷芯電池技術的誕生,同樣離不開生產制造工藝的突破。太藍新能源為極耳-集流盤-殼體設計了環形焊接工藝,有效降低了電池內阻。同時,針對電芯卷繞時極片松動的行業難題,引入了“卷軸加固工藝”,確保了電池極片內部的緊致性,避免了性能衰減的隱患。
冷芯電池工藝不僅適用于多種材料體系,還通過模塊化設計大幅提升了產線的通用性。不同型號的電池可以共享核心工藝,這不僅降低了制造成本,還顯著縮短了量產周期,為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充電速度方面,搭載冷芯電池技術的4695與50190系列產品實現了突破性進展。這些產品支持6C超快充,僅需9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至80%。該電池產品還具備全氣候條件下的穩定輸出能力,在-30℃至55℃的極端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的性能。
通過“結構+材料+工藝”的三重突破,冷芯大圓柱電池技術已經完成了30余項核心專利的布局。這一創新成果不僅解決了傳統圓柱電池在快充性能與散熱效率上的沖突,還推動了大圓柱電池的規模量產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