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網購機票遭遇隱形加價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在某權威機構披露的一則典型案例中,消費者王先生的經歷揭示了機票代銷平臺可能隱藏的價格陷阱。
王先生計劃從山東青島飛往浙江寧波,通過一家機票代銷平臺進行了購票。在購票頁面上,顯示的成人票價格為280元,加上機場建設費和燃油附加費70元,原本應支付350元。然而,平臺提供了一個40元的優惠,使得最終支付金額顯示為310元。
但王先生在收到機票信息后,出于謹慎,在航空公司官網進行了驗真查詢。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官方顯示的機票總價僅為300元。這意味著,即便享受了優惠,他通過代銷平臺支付的總價仍然比官方價格高出10元。王先生對此感到十分不解和憤怒,隨即向民航局提出了投訴。
面對王先生的質疑,代銷平臺回應稱這額外的10元是用于購買“外賣紅包”。然而,王先生表示,在購票過程中,他從未看到有關“外賣紅包”的任何提示或選項,感覺自己被欺詐了。因此,他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向北京互聯網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代銷平臺退還310元票款,并進行三倍賠償。
法院在審理此案時指出,根據相關規定,銷售代理企業不得向旅客額外收取票價以外的任何服務費。本案中,代銷平臺未能明確告知王先生支付金額的具體構成及用途,使得王先生在購票時無法清楚了解費用細節,也無法拒絕支付這額外的10元。
法官進一步強調,平臺未向消費者明示所謂的“增值外賣包”,也未實際提供給消費者,而是從中獲取了額外收益。這種行為明顯構成欺詐。因此,法院最終判決代銷平臺向王先生支付機票價格三倍的賠償,即930元。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某權威機構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機票時應仔細核對支付訂單及相關費用清單,并妥善保存。如果遇到隱形加價的情況,務必保留相關證據,及時向消費者協會或民航主管部門投訴,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