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最新科研動態令人矚目,全球頂尖的恒星仿真器型核聚變裝置——Wendelstein 7-X(W7-X),在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IPP)成功完成了其最新的實驗活動。這一消息由科技媒體phys在近日報道,引發了廣泛關注。
W7-X裝置,在國際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于5月22日取得了核聚變物理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在“三重乘積”這一關鍵參數上,W7-X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超越了傳統托卡馬克裝置在長時間維持等離子體方面的表現。三重乘積,即等離子體的密度、溫度和約束時間的乘積,是評估核聚變反應能否達到自維持狀態的重要標準。
在這次名為OP 2.3的實驗活動中,W7-X國際團隊將三重乘積維持在巔峰值長達43秒,這一成就不僅標志著W7-X在長時間等離子體維持方面的卓越能力,也展示了其作為未來電站級恒星仿真器的巨大潛力。IPP的運營負責人Thomas Klinger教授對此表示了高度贊揚,認為這是邁向實用化核聚變能源的重要一步。
W7-X的這次成功離不開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研發的新型顆粒注入器。這一設備通過向等離子體中持續注入毫米級的冷凍氫顆粒,實現了長時間的燃料補給,為W7-X的長時間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實驗過程中,43秒內注入了約90個氫顆粒,同時強大的微波加熱系統成功將等離子體溫度提升至超過2000萬攝氏度,峰值更是達到了3000萬攝氏度。
除了三重乘積的突破,W7-X在OP 2.3實驗中還取得了兩項重要成果。首先,能量轉換量提升至1.8吉焦(GJ),超過了2023年2月的1.3吉焦,甚至略高于中國EAST托卡馬克的1000秒放電紀錄。其次,等離子體壓力與磁場壓力的比值首次在全體積范圍內達到3%,為未來電站所需的4-5%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W7-X在核聚變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也為未來聚變反應堆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次W7-X的成功實驗,不僅是對國際科研合作的肯定,更是對核聚變能源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核聚變能源將成為人類解決能源危機的重要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