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比亞迪與吉利兩大巨頭之間的較量尤為引人注目。2月10日,比亞迪召開了一場盛大的智能化發布會,宣布其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市場的熱烈反響。
比亞迪海鷗,這款定價僅7萬元的小型車,也將配備名為“天神之眼 C”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支持高速NOA和自動泊車功能。這一舉措無疑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也推動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
市場反應熱烈,比亞迪4S店的客流量顯著增加。據36氪走訪了解,部分門店在周末的客流量甚至達到了年前的兩倍,試駕智駕版本的客戶絡繹不絕。一位銷售人員透露,智駕版本試駕車到店后,幾乎全天都在路上進行試駕,試駕后的訂單轉化率高達60%-70%。
面對比亞迪的強勢進攻,吉利迅速作出了反應,推出了兩款低價新車——吉利銀河L6 EM-i和L7 EM-i。這兩款新車直指比亞迪的秦PLUS和宋PLUS系列,以“高配低價”的策略進行市場爭奪。銀河L6 EM-i起售價7.98萬元,與秦PLUS DM-i智駕版價格相當;而L7 EM-i起售價11.58萬元,比宋PLUS DM-i智駕版便宜了2萬元。
盡管沒有智能駕駛功能,但吉利銀河的兩款新車在配置上毫不遜色。14.6英寸的中控屏、通風加熱按摩座椅、更大的屏幕以及8155芯片座艙等豪華配置,讓這兩款車在10-15萬元價格區間內極具競爭力。吉利顯然在用另一種方式詮釋性價比,試圖以此來打動消費者。
然而,這場較量背后折射出的是兩家公司在智能化道路上的不同選擇。比亞迪正通過技術平權來重構市場規則,將智能駕駛技術普及到更多車型上;而吉利,盡管早在2021年就開始組建智能駕駛自研團隊,并扶持了多個智能駕駛供應商,但在新車宣傳上,仍更側重于彩電與大沙發等舒適配置。
吉利銀河的兩款新車在產品力上無疑是非常強的。以L7 EM-i探索+版為例,該車搭載了13.2英寸的中控屏和16.2英寸的副駕娛樂屏,還有帶腿托的女王座椅,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一應俱全。這些配置已經直追20萬元級的車型,性價比極高。
不過,在駕駛體驗上,吉利銀河L6/L7 EM-i從之前的1.5T三檔DHT變為了1.5L單檔DHT,這一設計轉變雖然降低了成本、優化了換擋頓挫感、提升了平順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加速性能。不過,對于日常出行來說,這樣的設計已經足夠。
盡管吉利銀河的兩款新車在配置和價格上都極具競爭力,但面對比亞迪已經掀起的智能駕駛熱潮,吉利似乎有些力不從心。比亞迪用冠軍版、榮耀版的低價策略席卷市場后,整個車市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如今,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決定車企銷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比亞迪秦L的高速NOA和自動泊車功能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36氪試駕后發現,無論是上下匝道還是行進間的變道,秦L的智能駕駛系統都非常流暢;而自動泊車功能也極為絲滑,可以輕松應對絕大多數日常停車場景。
隨著比亞迪、小鵬、問界、理想等品牌紛紛加大智能駕駛技術的投入和普及力度,2025年中國市場上配備智能駕駛功能的新車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吉利銀河的低價高配策略或許能固守一時,但長遠來看,智能駕駛很可能成為購車的必選項。
吉利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市場有消息稱,吉利將在3月初召開AI智能化戰略發布會,宣布其新能源車型將全系搭載智能駕駛系統。對于吉利銀河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能夠在智能駕駛技術上迅速跟進,吉利銀河將有望在市場上與比亞迪一較高下。
然而,吉利銀河在銷售網絡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銀河分為A網和B網兩個銷售網絡,但兩網的在線上和線下都沒有明顯的區分標識,導致消費者經常會跑錯門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選購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比亞迪的銷售網絡則更加完善。比亞迪在2024年就已經致力于將銷售網絡鋪設到縣一級別,這使得其能夠更廣泛地觸達消費者。吉利銀河如果想要在市場上與比亞迪競爭,除了產品出色以外,還需要在銷售網絡上做出更多努力。
智能駕駛技術的迭代和升級也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撐。比亞迪憑借龐大的銷量基數,其智能駕駛能力將能夠迅速成長。如果吉利不能在10-15萬元級別車型上快速追趕智能駕駛技術,那么未來很有可能會被比亞迪等技術領先者甩在身后。
在這場智能化下半場的較量中,比亞迪和吉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市場競爭。比亞迪通過技術平權推動智能駕駛普及;而吉利則通過高配低價策略來固守市場份額。然而,無論哪種方式,最終都需要在市場上接受消費者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