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高通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SM8850)的頻率參數風波引起了廣泛關注。最初,市場上流傳出該芯片DVT設計驗證測試版本的頻率參數,普通版達到4.8GHz,高頻版更是驚人地達到了5.3GHz。這一數據相較于前代產品,堪稱飛躍式提升,迅速在行業內掀起了波瀾。
然而,好景不長,隨后就有博主指出,這一所謂的頻率參數實際上是運行內存的DRAM頻率,對應雙通道LPDDR5X規格,而非CPU主頻。這一反轉劇情讓不少消費者感到驚訝和失望。緊接著,另一位博主也修改了原文表述,模糊地提到最高頻率在“5GHz±”,并強調目前還未定頻,有待進一步驗證。
這場芯片參數的誤讀風波,不僅折射出行業對手機性能指標的敏感,也暴露出市場對于高性能處理器的迫切期待。當5.3GHz的數字首次拋出時,整個行業為之震動,因為這一頻率已經逼近部分輕薄筆記本電腦處理器的水平。博主在爆料中甚至用“有點嚇人”來形容這一設定,暗示其性能表現的激進。
然而,真相大白后,人們的關注點轉移到了雙通道LPDDR5X內存方案上。當前旗艦手機普遍采用LPDDR5X內存,其標準頻率在4266MHz至8533MHz區間。若實現4.8GHz-5.3GHz的運行頻率,意味著內存帶寬將獲得顯著提升。盡管內存性能對整體體驗有增益,但相較于CPU主頻提升來說,其影響還是相對有限的。
在修正后的爆料中,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的峰值頻率驗證結果僅為“5GHz±”,雖然不及誤傳的5.3GHz夸張,但相較于現款4.47GHz的高頻版,仍是一次可觀的提升。這也意味著,即便沒有5.3GHz的“神話”,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的性能躍遷依然值得期待。
事實上,關于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的爆料遠不止于此。據悉,該芯片將采用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構,并在Geekbench 6理論性能設定上目標驚人:單核超過4000分,多核突破11000分。臺積電N3P工藝的導入也將為該芯片提供額外的性能增益。結合第二代Oryon架構優化以及配備的16MB GMEM(圖形內存),其超高帶寬特性將顯著提升GPU渲染效率。
在芯片架構和頻率等方面得到爆料的同時,關于高通驍龍芯片工藝的消息也逐漸傳出。近期有韓媒報道,高通仍在測試基于三星2nm制程的驍龍8 Elite Gen2處理器,此前傳聞被擱置的“Kaanapali S”項目仍在推進。這意味著,高通在臺積電N3P工藝的“Kaanapali T”之外,還在并行推進三星2nm制程的項目。
據悉,三星為爭取訂單,2nm工藝跳過3nm直接開發,采用GAA晶體管架構。這一“彎道超車”的策略實因3nm良率遠落后于臺積電。目前,三星2nm良率已超40%,并計劃在2026年一季度量產時提升至60%以上。若達標,相關芯片或用于三星Galaxy S26系列歐洲版。然而,高通對三星2nm工藝的應用持審慎態度,計劃在2026年讓基于該工藝的定制版芯片首發于折疊屏旗艦Galaxy Z Flip 8與Z Fold 8。
對高通而言,折疊屏小眾市場是理想的試驗田。盡管2nm節點理論性能提升顯著,但高通在三星2nm節點上還有“Trailblazer”項目,可能是數據中心或車用處理器。這顯示出高通正將三星2nm視為跨平臺技術跳板。因此,最終結果如何還要看三星自身的處理器表現。
回顧這場頻率爆料風波,5.3GHz的誤傳雖然引發了轟動,但本質是用戶對性能的期待與物理定律之間的碰撞。頻率提升伴隨功耗增長與發熱加劇是不可避免的物理現象。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理解并期待高通能夠帶來更多高性能的處理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