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影眸科技以其獨特的3D技術探索之路,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家由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科學家創立的公司,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更廣闊的商業舞臺。
故事始于2020年,影眸科技的創始人吳迪和他的團隊,面對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如何將真實世界中的人與物精準地融入虛擬世界。為此,他們推出了首套人臉掃描系統,旨在捕捉人臉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細膩表現,進而合成全新光照下的人臉效果。然而,這項技術在實踐中的表現卻并未如預期般順利,尤其是在參與《流浪地球2》的換臉項目時,因技術限制而未能成功合作。
這次經歷讓吳迪深刻認識到,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與工業界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工業界需要的是能夠靈活調整表情、在游戲中實時驅動的高質量3D建模。于是,影眸科技開始探索基于生成式網絡技術的解決方案,并推出了Wand這款APP。用戶只需在畫布上簡單勾勒,Wand便能生成真人或二次元的頭像。盡管Wand在二次元領域取得了短暫的成功,吸引了超過160萬注冊用戶,但團隊很快意識到,這款工具類應用難以形成有效的用戶留存和盈利模式。
面對挑戰,影眸科技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堅定了在3D技術領域深耕的決心。他們意識到,下一代顯示設備和交互方式將在三維層面進行,因此,他們決定放棄Wand的2D業務線,轉而專注于3D技術的研發。在元宇宙概念興起的背景下,影眸科技憑借數字人和元宇宙的風口,成功獲得了第二筆融資。他們推出了DreamFace和基于此框架的3D角色生成器ChatAvatar,旨在打造能夠成為每個人虛擬世界身份標配的ID型數字人。
然而,元宇宙的熱潮并未持續太久,影眸科技的商業化進展也遭遇了困境。特別是在2023年,吳迪經歷了長達六個月的融資談判,卻在一夜之間遭遇領投方放棄的打擊。面對嚴峻的資金壓力,吳迪和團隊不得不重新審視公司的技術路線和商業化策略。他們意識到,如果要在3D領域立足,就必須采用原生3D的訓練方法。盡管這種方法面臨著優質數據不足的挑戰,但他們相信,通過優化三維表達和參數規模,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信息損失,從而提升3D生成的質量。
經過不懈的努力,影眸科技終于推出了Rodin這款3D引擎。作為同批3D生成創業公司中最晚發布的產品,Rodin憑借其出色的生成質量和可用性,迅速脫穎而出。特別是在2024年底發布的Rodin Gen-1.5版本,更是填補了3D生成在尖銳邊緣生成能力上的空白,對CAD類工業模型與硬表面模型具有絕對優勢。
盡管Rodin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的突破,但吳迪和團隊仍然清醒地認識到,AI生成的3D模型離直接可用還有不小的距離。3D內容是工業級內容,需要滿足確定的行業標準。在拓撲、幾何精度、材質、UV展開等方面,AI生成的3D模型還難以達到游戲和電影中的直接使用標準。因此,影眸科技將商業化目標瞄準了游戲外包市場,利用Rodin在游戲建模環節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回顧影眸科技的創業歷程,吳迪感慨萬分。從最初在一片工地上的上科大實驗室起步,到如今成為備受矚目的3D技術創新者,他們幾乎見證了上科大從無到有的全過程。而影眸科技的成長,也成為了這次“偉大創業”的一個生動注腳。面對未來,吳迪和團隊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他們相信,在3D技術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影眸科技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