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近日攜手武漢的一家腦機融合技術研發先鋒企業,共同揭曉了一項全球領先的科研成就——全球首個微米級腦機接口多模態三維圖譜的誕生。據權威科技查新報告確認,這一成果在全球范圍內尚屬首次。
該研究團隊由葉哲偉教授和周弘博士領銜,他們在微米級精度上成功實現了腦機接口裝置與大腦關鍵解剖結構的混合現實可視化。這一突破解決了腦機接口研究領域的一大基礎難題:如何精準描繪大腦復雜結構的影像。面對大腦內部密集的神經血管和復雜的功能分區,這項任務的完成無疑是一項巨大挑戰。
通過長達半年的不懈探索,研究團隊成功在大鼠的視覺皮層中植入了多針微電極陣列。隨后,團隊運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多階段掃描技術,結合micro-CT和9.4T高場強磁共振技術,實現了對大腦不同組織的微米級成像。借助先進的軟件工具,研究人員將這些多模態數據融合,并利用混合現實技術,為真實的腦組織創建了一個高精度的數字化“孿生體”。
在成果發布活動現場,當團隊成員戴上混合現實眼鏡后,一幅清晰的大鼠腦部全息投影圖像便懸浮在他們眼前。在這幅圖像中,大腦的不同功能區用不同的顏色標注,紅色的血管系統與之交織在一起。通過簡單的觸控操作,研究人員可以隨意放大、旋轉或移動圖像中的特定腦區,直觀了解其復雜的解剖結構關系。
該三維圖譜系統不僅能夠在三維空間中直觀展示微米級腦組織的功能分區、顱骨、腦血管以及腦機接口裝置的位置關系,還為腦機接口手術提供了全面的術前規劃、術中輔助和術后評估指導。這一創新技術顯著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為腦機接口研究及醫生的學習應用開辟了全新路徑。
研究團隊還表示,這項技術的未來臨床應用潛力巨大,有望為脊髓損傷治療、癲癇病灶定位以及深部腦刺激等高精度腦機接口手術提供導航基礎,并為腦機接口技術的深入研究提供強有力的可視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