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介入醫療領域,隨著國內患者數量的不斷攀升,對介入器械的需求也隨之激增,其中球囊作為關鍵耗材,其市場地位日益凸顯。據沙利文數據預測,至2030年,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量有望達到343.8萬臺,這為球囊市場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球囊的生產制造過程卻面臨諸多挑戰。桓球醫療的首席執行官聞人吉在近期的訪談中透露,當前球囊制造仍高度依賴人工操作,在生產一致性、成本控制及效率提升方面存在顯著的提升空間。聞人吉擁有豐富的汽車和機器人行業經驗,他在2016年創立桓球醫療后,專注于將智能制造技術引入醫療器械制造領域。
聞人吉指出,冠脈手術對球囊的性能要求極高,而現有的生產過程存在改進空間。他希望通過借鑒汽車行業的智能制造經驗,將AI與機器人技術融入球囊制造,以提升生產質量的一致性,并降低制造風險。為此,桓球醫療針對球囊制造的關鍵環節進行了技術創新。
在球囊制造流程中,桓球醫療重點攻克了球囊拉伸和檢測兩個環節。他們成功研發出球囊成型機和球囊AI檢測機兩款核心硬件產品。球囊成型機專為高質量聚合物球囊設計,集成了溫控、拉力、氣壓、冷卻等多個控制系統,能夠穩定生產多種規格的高質量球囊。該設備支持靈活的工藝配置,并配備數據查詢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歷史數據追溯。
聞人吉強調,球囊成型機的獨特水套結構將高分子材料拉伸溫度的控制精度提高至±3℃,遠超行業的平均水平±10℃,從而顯著提升了生產穩定性和球囊良品率。而球囊AI檢測機則利用深度學習和視覺AI技術,結合超高分辨率圖像和光學測量,實現了高效的球囊質量檢測,有效減少了誤檢和漏檢,提升了質量控制的效率。
桓球醫療還在積極研發相關軟件產品,旨在輔助生產人員更快調整球囊成型參數,進一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近年來,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的集采政策為桓球醫療的AI智能制造技術提供了市場推廣的重要契機。自2019年江蘇省牽頭啟動血管介入球囊聯盟集采以來,球囊產品已經歷多輪帶量采購,價格降幅顯著。
聞人吉表示,集采政策推動下,行業對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新技術持積極態度。部分客戶甚至希望AI技術不僅應用于制造環節,還能進一步賦能研發和質量管理,提升整個企業運營體系的智能化水平。在商業化方面,桓球醫療計劃于2025年啟動兩款核心球囊制造硬件產品的市場推廣,通過線上新媒體平臺引流和線下參與展會與行業論壇相結合的方式,拓展市場影響力。
聞人吉透露,桓球醫療今年的目標是覆蓋國內外的頭部醫療器械企業,并實現千萬元級的營收。隨著桓球醫療在球囊制造領域的不斷創新和突破,他們有望為心血管介入醫療領域帶來更多的智能化解決方案。